細格柵及旋流沉砂池工程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進水井、細格柵渠、旋流沉砂池、出水井和外圍框架廠房,其中前四部分為整體鋼筋混凝土池體結構,進水井和細格柵渠部分為架空結構,由鋼筋混凝土柱支撐。旋流沉砂池和出水井為半地下式結構,見圖4.2.4.1。
1)做好地基處理,保證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做好不同形式、不同標高基礎的施工。鄰粗格柵及進水泵房一側的基礎施工應待其肥槽回填完畢并保證密實后進行。合理劃分施工段和確定施工順序,科學組織施工,有效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保證施工安全。
2)認真學習施工圖紙,掌握設計意圖、工程功能和作用及工藝原理,理清工程各部位的尺寸、高程和相互關系,做好工程材料、特殊和關鍵部位做法、預埋螺栓、預埋管和預埋件的規格型號的復核。
3)混凝土要計量準確、振搗密實、養護到位,尤其是架空底板的混凝土施工應嚴格監控,保證混凝土密實不滲漏。
4)做好池體鋼筋保護層的控制,混凝土防裂的控制,做好池體混凝土的養護措施。
5)做好施工縫的處理和混凝土接合措施,保證混凝土接合牢固不滲漏。
6)做好不同形狀和尺寸構件的模板方案,保證構件尺寸準確。
7)應保證各施工段混凝土的連續澆筑,避免出現施工冷縫。
8)做好滿水試驗和各工序驗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保證試驗和驗收順利。
細格柵及旋流沉砂池應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施工單元,單獨組建混合作業隊伍開展工序流水施工,可以減少協調工作量,便于現場管理和控制,加快施工速度。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細格柵及旋流沉砂池規模較小,由于粗格柵及進水泵房工程與其緊鄰,可與粗格柵及進水泵房整體劃分施工段,組織流水施工。
根據細格柵及旋流沉砂池工程結構特點,基礎施工遵循先深后淺的施工順序,土方開挖到位,驗槽完畢立即施工墊層混凝土和各標高的混凝土基礎,并組織鋼筋、模板、混凝土等工種分段施工上部結構,進行流水作業。
根據工程實際,將工程劃分為如下施工段:出水井底板、旋流沉砂池底板、支撐框架基礎、廠房框架結構基礎、進水井底板、旋流沉砂池集砂斗、架空渠道框架、架空池體、框架結構等。以不留或少留豎向施工縫,盡量將施工縫留成水平施工縫為原則。施工縫留在底板上200~300mm的池壁上,并加設止水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