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公開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屬于地下室后澆帶施工結構的技術領域,包括位于墊層凹槽內的下層底板以及位于下層底板上方的上層底板;上層底板帶有后澆帶,后澆帶的側壁上水平安裝有止水鋼板;下層底板的上端面且位于后澆帶下方凹設有排水槽,下層底板的縱向中間位置設置有伸縮縫,伸縮縫內填置有填縫塊,下層底板的橫向中間位置設置有橡膠止水帶。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可有效防止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上翻到結構后澆帶內,不僅減少了清理費用,而且提高了施工質量。同時,通過增設排水槽,大大方便了積漿、積水的排除,有效的減少了清理用工。
目前,常規的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其底板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與基礎底板混凝土是進行整體澆筑的。整體澆筑時極易造成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上翻到結構后澆帶內,不僅難以清理,而且清理費用高。
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的目的是提供可有效防止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上翻到結構后澆帶內的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包括位于墊層凹槽內的下層底板以及位于下層底板上方的上層底板;上層底板帶有后澆帶,后澆帶的側壁上水平安裝有止水鋼板;下層底板的上端面且位于后澆帶下方凹設有排水槽,下層底板的縱向中間位置設置有伸縮縫,伸縮縫內填置有填縫塊,下層底板的橫向中間位置設置有橡膠止水帶。
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對底板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即上層底板)與基礎底板混凝土(即下層底板)采用了分體式結構,可有效防止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上翻到結構后澆帶內,不僅減少了清理費用,而且提高了施工質量。同時,通過增設排水槽,大大方便了積漿、積水的排除,有效的減少了清理用工。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后澆帶的側壁上周向安裝有遇水膨脹止水條,該遇水膨脹止水條位于止水鋼板的下方。遇水膨脹止水條的設置,進一步提高了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的止水效果。
所述填縫塊的截面呈T形,其上端的橫向部凹置在下層底板的上端面,其下端的縱向部位于伸縮縫內。如此設置,可進一步減少滲漏的情況。
所述上層底板的上端面且圍繞后澆帶的周側,設置有砂漿埂,砂漿埂的上端覆蓋有封閉板。砂漿埂和封閉板的設置,在后澆帶放置期間,可有效防止雜物、污水淌入后澆帶內。
所述下層底板的上端面,且位于后澆帶的左右兩側分別凹設有止水槽一、止水槽二。如此設置,可進一步減少滲漏的情況。
所述下層底板內設置有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橡膠止水帶位于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之間。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包括位于墊層凹槽I內的下層底板2以及位于下層底板2上方的上層底板3;上層底板3帶有后澆帶4,后澆帶4的側壁上水平安裝有止水鋼板5;下層底板2的上端面且位于后澆帶4下方凹設有排水槽6,下層底板2的縱向中間位置設置有伸縮縫7,伸縮縫7內填置有填縫塊8,下層底板2的橫向中間位置設置有橡膠止水帶9。
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可有效防止超前止水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上翻到結構后澆帶內,不僅減少了清理費用,而且提高了施工質量。同時,通過增設排水槽6,大大方便了積漿、積水的排除,有效的減少了清理用工。
為進一步提高止水效果,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在后澆帶4的側壁上周向安裝有遇水膨脹止水條10,該遇水膨脹止水條10位于止水鋼板5的下方。
為進一步減少滲漏的情況,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的填縫塊的截面呈T形,其上端的橫向部凹置在下層底板2的上端面,其下端的縱向部位于伸縮縫7內。
為了有效防止在后澆帶放置期間雜物、污水淌入后澆帶內,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在上層底板3的上端面且圍繞后澆帶4的周側,設置有砂漿埂11,砂漿埂11的上端覆蓋有封閉板12。
為更進一步減少滲漏的情況,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在下層底板2的上端面,且位于后澆帶4的左右兩側分別凹設有止水槽一13、止水槽二14。
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澆帶施工結構在下層底板2內設置有上層鋼筋15和下層鋼筋16,橡膠止水帶9位于上層鋼筋15和下層鋼筋16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