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結構的施工方法具體如下:
步驟A、混凝土結構澆筑前,將預埋錨孔I按設計間距固定于接縫處鋼筋籠內,并將內螺紋空心管8內充滿黃油;
步驟B、將接縫處設止水帶位置處混凝土修補與打磨平整,用壓縮空氣吹凈處理,并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凈;步驟C、在橡膠止水帶3上打孔,孔的直徑、間距與預埋錨孔I直徑、間距尺寸適配,對橡膠止水帶的粘貼面進行打磨處理,并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凈;
步驟D、在接縫縫槽混凝土及預埋鋼板9表面涂抹粘接劑2,膠層厚度2?3_,安裝橡膠止水帶3并用施壓頂固桿及壓板逐段壓實,橡膠止水帶3兩側應有膠體溢出,待膠體充分固化后拆除施壓頂固桿及壓板;
步驟E、在型鋼壓板4翼緣上打孔,孔的間距與安裝好的預埋鋼板9的間距尺寸適配;如型鋼壓板4設置于非直線段處,則另在型鋼壓板4非設孔翼緣側按一定間距設切割縫,并在放樣弧線上進行彎曲處理;在型鋼壓板4粘貼面上涂粘接劑2,涂層厚度2?3mm,用螺栓5穿過型鋼壓板4和橡膠止水帶3,與預埋錨孔I調整定位后緊固,直至兩面有膠體溢出;步驟F、待粘接劑2固化后,對接縫槽內進行局部修整及清理,螺栓5外露部分采用塑料套保護,采用塑性密封材料對型鋼壓板4及螺栓5進行密封處理,變形縫用泡沫板10和密封膠11密封,變形縫兩側用丙乳膩子或細石混凝土12密封,在橡膠止水帶3的U形結構內填充浙青麻絲13。
在沙河U型渡槽第60榀及第82榀槽上進行了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止水結構的試驗,充至滿槽水位后靜停后,止水結構未出現滲漏現象,顯示出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技術具有施工相對簡單、止水效果良好等優點,尤其適用于大弧度結構如大型U形渡槽接縫處的止水處理。
1.一種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預埋錨孔(I)、粘接劑(2)、橡膠止水帶(3)、型鋼壓板(4)、螺栓(5)、密封結構(6);所述預埋錨孔(I)預埋在混凝土結構內,橡膠止水帶(3)用粘接劑(2)粘結于混凝土接縫止水槽表面,型鋼壓板(4)用粘接劑(2)粘結在橡膠止水帶(3)上表面,螺栓(5)穿過型鋼壓板(4)和橡膠止水帶(3)與預埋錨孔(I)緊固,在橡膠止水帶(3)與混凝土接縫止水槽之間為密封結構(6)。
2.如1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埋錨孔(I)由彎折鋼筋(7)、內螺紋鋼管(8)、預埋鋼板(9)組成,所述預埋鋼板(9)中部設有圓孔,孔徑與內螺紋鋼管(8)外徑適配,彎折鋼筋(7)—端接入內螺紋鋼管(8)并焊接,內螺紋鋼管(8)上端接入預埋鋼板(9)的圓孔并焊接,所述彎折鋼筋(7)與混凝土結構內的構造筋焊接。
3.如權利2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止水帶(3)的縱向中部為U型結構,兩側沿長度方向設有圓孔,該圓孔間距、孔徑與預埋鋼板(9)上的圓孔適配。
4.如3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鋼壓板(4)的一側翼緣設有圓孔,所述圓孔的間距、孔徑與預埋鋼板(9)上的圓孔適配。
5.如4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結構(6)具體如下:變形縫處自下而上依次用泡沫板(10)和密封膠(11)密封,變形縫兩側用丙乳膩子或細石混凝土(12)密封,橡膠止水帶(3)的U形結構內填充浙青麻絲(13)。
6.如1~5任一項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劑(2)為建筑結構膠,膠層厚度2~3mm。
7.如1~5任一項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5)的外露部分用塑料套包裹。
8.—種如5~7任一項所述混凝土接縫止水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混凝土結構澆筑前,將預埋錨孔(I)按設計間距固定于接縫處鋼筋籠內,并將內螺紋空心管(8)內充滿黃油;步驟B、將接縫處設止水帶位置處的混凝土修補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凈;步驟C、在橡膠止水帶(3)上打孔,孔的直徑、間距與預埋錨孔(I)直徑、間距尺寸適配,對橡膠止水帶(3)的粘貼面進行打磨處理,并擦拭干凈;步驟D、在接縫縫槽混凝土及預埋鋼板(9)表面涂抹粘接劑(2),安裝橡膠止水帶(3)并用施壓頂固桿及壓板逐段壓實,橡膠止水帶(3)兩側應有粘接劑(2)溢出,待膠體充分固化后拆除施壓頂固桿及壓板;步驟E、在型鋼壓板(4)翼緣上打孔,孔的間距與安裝好的預埋鋼板(9)的間距尺寸適配;在型鋼壓板(4)粘貼面上涂粘接劑(2),用螺栓(5)穿過型鋼壓板(4)和橡膠止水帶(3),與預埋錨孔(I)調整定位后緊固,直至兩面有粘接劑(2)溢出;步驟F、待粘接劑(2)固化后,對接縫槽內進行局部修整及清理,螺栓(5)外露部分用塑料套保護,用塑性密封材料對型鋼壓板(4)及螺栓(5)進行密封處理,變形縫用泡沫板(10)和密封膠(11)密封,變形縫兩側用丙乳膩子或細石混凝土(12)密封,在橡膠止水帶(3)的U形結構內填充浙青麻絲(13)。
9.如8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清理干凈具體是指:先用壓縮空氣吹凈處理,然后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