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連續墻槽段接縫處滲漏水檢測及封堵修復裝置,其特征是:由鋼管、承壓膠管和十字形止水鋼板組成,所述鋼管內置有與其相同長度且下端封口的承壓膠管,承壓膠管上端與充水加壓系統連接,鋼管沿十字形止水鋼板的一側縱向固定連接,鋼管圓周均布設有注漿孔,鋼管上端與高壓注漿系統連接。有益效果:采用地下連續槽段接縫處滲漏水檢測及封堵修復裝置能做到在基坑開挖前進行滲漏檢測,并在原位修復施工,防止開挖后出現漏水帶來的安全風險,針對性強,施工工藝簡單,費用低。
地下建筑采用逆作法施工時,是先做地下建筑的外墻(地連墻),再做 零層樓板,然后在零層樓板下進行基坑挖土、掏土,逐步由上至下施工地下 建筑的內部結構如混凝土梁、板等。由于目前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所限,特 別是復雜地質條件下的不確定因素等原因,在地連墻槽段接縫處由于混凝土 澆筑不密實而出現滲漏情況是普遍現象。目前的技術現狀是在基坑土未開 挖、地連墻未暴露之前無法準確檢測出墻體槽段接縫是否存在滲漏。如果地 連墻槽段接縫處混凝土澆筑不密實,在基坑內挖土時挖到滲漏水的部位,特 別是有承壓水時,地連墻外的水大量涌入槽內,就會造成事故。
目前止水鋼板堵漏方法有:
1. 在既擔心又無法準確測得地連墻是否存在滲漏的情況下,為保證正 常施工和周邊環境穩定安全,提前對所有地連墻槽段接縫外側用高壓旋噴樁 進行封堵。需要作業場地大,未知漏水的地方都要處理,費用高。
2. 在基坑開挖后發現漏水,在地連墻外用高壓旋噴樁或聚胺脂化學灌 漿進行封堵。封堵見效慢,很難做到封堵嚴密,化學灌漿粘接強度、耐久性 較差,而且污染環境。
3. 基坑開挖后發現漏水,在地連墻外無法封堵作業時,若無水壓采取聚胺脂或環氧樹脂化學灌漿法在坑內進行封堵。坑內封堵一是無法修復地連 墻自身缺陷,二是封堵效果很難達到要求。
4. 基坑開挖后發現漏水,在地連墻外無法封堵作業時,若有水壓則采 取由坑內向外打孔至地連墻外側灌注納米防水水泥漿及水玻璃漿進行外側 封堵(即雙液注漿)。雙液注漿效果較好,但費用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