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鋼板預防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措施 設置施工縫應該嚴格按照規范規定, 認真對待, 避免位置不當或處理不好而引發質量事故, 以確保結構安全及使用壽命,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嚴格控制施工縫的留設位置 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柱應留水平縫, 梁、板、墻應留垂直縫。
( 1) 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 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處。當板下有梁托時,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對于單向板, 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樓板, 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 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 的范圍內。
( 5) 墻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 范圍內, 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
( 6) 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3 處。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豎壁上。
( 8) 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復雜結構, 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
( 9) 后澆帶的位置按規范要求結合具體工程進行留設, 這里不再贅述。
二、施工縫的形式 施工縫的接縫形式有凸凹縫、高低縫、平縫、設止水帶縫等多種。另外,對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縫, 根據以往的經驗, 發現目前常用的幾種接縫方式均存在著滲漏水的隱患。如采用“ 凹凸”型施工縫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難度大, 而且很難保證質量, 施工縫處混凝土鑿毛時, 極易將“ 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減少和縮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離, 從而產生滲漏水現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漿粉末難以清理干凈, 使在澆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處形成一條夾渣層而影響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結質量, 留下滲漏水的隱患。而采用橡膠止水帶防水, 因止水帶是呈柔性的, 安裝時難于固定, 且容易在澆筑混凝土時受擠壓變形移位, 從而容易造成局部滲漏水, 而且橡膠止水帶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結構的長久使用。根據很多的施工實例, 發現采用400mm寬、2mm厚的鋼板作為施工縫處的止水帶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將鋼板止水帶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長度, 在施工現場安裝就位后進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變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對拉螺栓上, 上部用鋼筋點焊夾住固定在池壁兩側模板支撐系統上; 三是施工縫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較大, 具有較好的防滲漏效果。所以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采用止水鋼板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