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封閉式超前止水后澆帶,設于鋼筋混凝土底板的后澆注混凝土之處,后澆帶兩側面與鋼筋混凝土底板的交界面上鋪有快易收口網,橫跨所述交界面分別設有一道止水鋼板,后澆帶的下面增加一倒梯形的超前止水底板,超前止水底板與鋼筋混凝土底板澆筑在一起,其中部沿后澆帶的下面正中留有一道伸縮縫,伸縮縫在高度方向的中間橫跨伸縮縫設置一道中段有曲折可拉伸的、寬度不小于300mm的金屬止水帶,伸縮縫的頂部與后澆帶底部連接處填有止水嵌縫物,超前止水底板內伸縮縫兩側分別配有超前止水底板鋼筋網。本實用新型可解決傳統后澆帶對工程工期和成本的影響,改善因留置傳統后澆帶對后續施工工序及時插入及提高地下室防水效果帶來的不便。
1.施工準備:材料:3mm厚成型鋼板,單塊長度6000mm,寬度300mm,材質Q235B,使用前加工成圖紙要求形狀,鋼板表面無油污、銹斑。E43焊條,直徑Φ2.0(使用前應烘干)、Φ10固定筋、電焊機。機具準備:電焊機,焊帽、焊錘。勞動力:焊工1名、普工1名。
2、操作工藝
1.工藝流程:止水鋼板定位→固定→接頭焊接→剪力墻拉筋及定位鋼筋焊接→檢查驗收。
2止水鋼板設置位置
3止水鋼板固定
4止水鋼板接縫焊接
5止水鋼板定位筋設置
6剪力墻拉筋加設
7檢查驗收:
在操作工藝完成之后應檢查止水鋼。板符合質量標準:止水鋼板焊縫必須飽滿,無夾渣,焊縫高度滿足要求;焊縫無沙眼,無燒傷、咬邊現象;接縫處鋼板無變形、翹曲現象,止水鋼板位置、標高正確。材料進場后對止水鋼板的外觀質量進行檢查,斷面不符合要求的進行退換或截掉不用。
當前隨著建筑施工技 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工程采用超大超深基坑,此類高精尖工程往往設置大量的溫度后澆帶和沉降后澆帶。普通的溫度后澆帶和沉降后澆帶降水時間過長,增加工程建設費用,不利于達成綠色施工、節能環保的施工目標,同時也給建筑物自身結構及時封閉和改善地下結構自身防水帶來很多不便,室內外回填土施工及外墻防水無法及時插入,影響工期。
本實施例中,超前止水鋼板7的厚度為300mm,寬度比后澆帶4寬1000mm,每側寬500_,伸縮縫8的寬度為50_,滿足施工期間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收縮及不均勻沉降,伸縮縫8中間的金屬止水帶9可用紫銅片:寬度400_,厚度I. 5_,并從中間將其加工成“V”字形,保證伸縮縫8在滿足后澆帶4兩側混凝土收縮及不均勻沉降的同時達到防水效果。紫銅片為剛性防水,可選用不銹鋼板代替,采用此類剛性止水材料,因其自身物理特性及更好的抗腐蝕性,比傳統的橡膠止水帶的止水效果更好,耐久性更好。伸縮縫8頂部設置的止水嵌縫物2,止水嵌縫物2作為一種柔性填充材料,既能滿足伸縮縫兩側不均勻沉降的要求,又能封閉伸縮縫,保護金屬止水帶9免受污染,防止腐蝕,增強耐久性。兩層超前止水底板鋼筋網11可保證基礎外側水壓力過大時超前止水底板7具備足夠的剛度。
步驟一:在寬于后澆帶4兩側的500mm處,分別斜向下45度開挖,深度為300mm。
步驟二 :在后澆帶4兩外側的300mm處砌筑基礎墊層10,基礎墊層10上鋪粘防水卷材6。
步驟三:綁扎超前止水底板鋼筋網11,鋼筋的兩側錨入鋼筋混凝土底板I中,后澆帶4中部留置50mm寬的伸縮縫8。
步驟四:在伸縮縫8中設置金屬止水帶9,寬度為400_,厚為I. 5mm,伸縮縫8的頂部設置止水嵌縫物2。
步驟五:綁扎鋼筋混凝土底板I的鋼筋,在后澆帶4的兩側設置止水鋼板3,并支設快易收口網5。
步驟六:將超前止水底板7的混凝土同鋼筋混凝土底板I的混凝土同時進行澆筑。
步驟七:后澆帶4的混凝土在達到澆筑條件后,將后澆帶清理干凈后,使用比兩側混凝土高一標號的補償收縮混凝土進行澆筑,并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只是本實用新型封閉式超前止水后澆帶實施例子之一,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方案。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