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澆帶是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用于釋放收縮變形和應力的構造措施,尤其是在高層建筑的地下工程中,為了調節不同高差建筑之間的沉降,往往需要設置沉降后澆帶。這種后澆帶需要在結構沉降變形穩定之后(一般在結構封頂之后)才能澆筑,留置時間很長。這期間,周邊或內部的降水井必須不斷抽水,確保地下水不從留置的后澆帶滲入地下室中。長時間抽取地下水,一是工程費用很大,另外也會造成周邊地下水位變化,引發周邊建筑發生沉降變形。因此,在這些后澆帶部位設置超前止水構造措施,對于節省工程造價,安全施工非常必要。
地下工程后澆帶超前止水鋼板構造,用于地下工程混凝土后澆帶超前止水。本實用新型在后澆帶的部位直接設置帶有止水構造的超前止水鋼板,止水構造可以由兩邊的鋼板上彎,也可以滿焊角鋼,可以設一道止水凸起,也可以在其里側再焊接角鋼,彎起的止水凸起內側還可以鑲嵌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采用本實用新型后,可以在地下建筑結構重量能夠平衡上浮力之后,提前撤掉降水,不僅節約地下水資源,降低施工成本,還可以減少因降水對周邊建筑穩定性的影響。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獨特,具有超前止水效果可靠、調節變形能力強等優點,用于超前止水工程中不用下挖墊層,工程量小、施工簡單、節省工期、并可降低工程造價。
近年來在施工過程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如現行國家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中建議的做法,是在后澆帶調節變形部位的伸縮縫底部設置寬度 300〜400mm的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并用填縫材料預留出調節變形量的伸縮縫,基礎底板需要下挖250mm以上,超前止水板與基礎底板同時澆筑混凝土。另外,也有提前在后澆帶部位下挖300mm左右,預先澆筑一塊寬度約1500〜2500mm,兩邊設置遇水膨脹橡膠條的鋼筋混凝土防水鉸接板,鉸接板底部預做防水層。
綜合而言,本實用新型在后澆帶的部位設置帶有止水構造的超前止水鋼板,鋼板厚度0. 5〜7. 5mm,鋼板的寬度為后澆帶寬度加15〜1000mm,兩邊有止水構造。這種止水構造可以由兩邊的鋼板上彎,也可以滿焊角鋼,兩邊鋼板上彎的高度或焊接角鋼的高度為 10〜100mm。鋼板兩端的止水構造僅采用鋼板上彎時,可以是一側一道,或將上彎的止水凸起外折,形成有外沿的止水凸起,也可以在其里側再焊接角鋼,形成是一側多道止水凸起構造,彎起的止水槽內可以鑲嵌或不鑲嵌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鑲嵌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時, 需要在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另一側點焊固定件,防止澆筑混凝土時,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發生移位。為防止使用期間超前止水鋼板銹蝕損壞,超前止水鋼板的表面涂刷防銹漆或環氧漆。超前止水鋼板沿后澆帶長度方向鋪設,兩塊鋼板之間的接縫采用焊接或粘接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