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及其支設方法,所述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構成包括止水鋼板,所述止水鋼板上、下部的縱向中心分別設置有上、下鋼絲網片,所述止水鋼板的下方兩側分別焊接鋼筋支架,相鄰兩個所述鋼筋支架的間距不大于 500mm ;所述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包括墊層施工、砂漿條施工、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焊接施工、底板及其上鋼筋綁扎以及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多層板組合結構的固定及底板混凝土和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等步驟。本發明具有很好的防滲漏效果,能可靠的起到止水作用,并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因混凝土的外溢所造成的止水鋼板偏位以及雜物落入后澆帶內的現象。
1. 一種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包括止水鋼板,其特征是,所述止水鋼板的上、下部分別設置位于其縱向中心的上、下鋼絲網片 ; 述的上鋼絲網片由若干根直立的上部支撐鋼筋支撐,若干根所述的上部支撐鋼筋分別通過連接在其上端的第一主筋和連接在其下端的第二主筋固定 ; 述的下鋼絲網片由若干根直立的下部支撐鋼筋支撐,若干根所述的下部支撐鋼筋分別通過連接在其上端的第三主筋和連接在其下端的第四主筋固定;述上、下鋼絲網片分別通過第二主筋和第三主筋與所述的止水鋼板焊接為一體,所述止水鋼板的下方兩側分別焊接鋼筋支架。
2. 根據權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其特征是,相鄰兩根所述的上部支撐鋼筋的間距不大于 300mm。
3. 根據權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其特征是,相鄰兩根所述的下部支撐鋼筋的間距不大于 300mm。
4. 根據權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其特征是,相鄰兩個所述鋼筋支架的間距不大于 500mm。
5. 一種如權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
(1) 墊層施工 :
首先確定后澆帶位置線和后澆帶處混凝土漿積存槽的位置線,并在所述混凝土漿積存槽的位置處挖深 30mm,然后進行墊層的澆筑施工。
(2) 砂漿條施工 :
待已澆筑的墊層達到允許后續施工的強度時,在所述的墊層上確定砂漿條的位置線,進行所述砂漿條的施工。
(3) 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焊接施工 :
①采用厚度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的鋼板制作所述止水鋼板組合結構中的止水鋼板 ;
②在所述上、下鋼絲網片上分別按照規定的間距固定若干根直立的上部支撐鋼筋或下部支撐鋼筋 ;
③在若干根所述上部支撐鋼筋的上、下兩端分別焊接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并在若干根所述下部支撐鋼筋的上、下兩端分別焊接第三主筋和第四主筋 ;
④將焊接成型的上鋼絲網片通過第二主筋焊接在所述止水鋼板上部的縱向中心,并將焊接成型的下鋼絲網片通過第三主筋焊接在所述止水鋼板下部的縱向中心,然后,在所述止水鋼板的下方兩側分別焊接鋼筋支架。
(4) 上、下底板及其上鋼筋綁扎以及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 :
①在所述的砂漿條上以橫向排列的下部底筋綁扎成下底板,并在其上對應于所述后澆帶的兩個側邊處各放置一個止水鋼板組合結構,要求所述止水鋼板組合結構中所述下鋼絲網片下端的第四主筋放置在所述的砂漿條上,然后,以所述的第四主筋為鋪設基礎,在其兩側區域依次按照設計要求的間距縱向鋪設若干根下部鋼筋并將其綁扎在所述的下底板上;
②待所述下底板上的所有下部鋼筋綁扎完成后,在所述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兩側分別固定若干個縱向排列的鋼筋馬鐙 ;
③以所述上鋼絲網片上部的第一主筋作為縱向排列上部鋼筋的鋪設基礎,在其兩側的
區域依次按照設計要求的間距縱向排列若干根上部鋼筋,然后,在排列好的上部底筋上以橫向排列的上部鋼筋綁扎成上底板。
(5) 多層板組合結構的固定 ;待構成所述上底板的上部鋼筋全部綁扎完成并驗收合格后,在所述上底板的上部對應所述后澆帶的區域以鋼絲捆綁方式固定多層板組合結構,要求所述多層板組合結構中的兩個木方分別固定在對應于兩個止水鋼板組合結構中第一主筋的位置,并通過拉線找直作為所述后澆帶的澆筑模板與防護。
(6) 底板混凝土和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 ;
①完成以上各步驟并驗收合格后,進行所述底板的混凝土澆筑,完成該項澆筑后,所述的多層板組合結構不予拆除 ;
②待澆筑后的底板適于下一步施工時,拆除所述的多層板組合結構,進行所述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
6. 根據權利要求 5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后澆帶的寬度尺寸不小于 800mm。
7. 根據權利要求 5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砂漿條采用 1 ∶ 2 的水泥砂漿制作。
8. 根據權利要求 5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筋馬鐙與所述止水鋼板組合結構之間的橫向距離以及縱向排列的兩相鄰鋼筋馬鐙之間的距離均不大于 500mm。
9. 根據權利要求 5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砂漿條沿所述后澆帶的位置保持順直狀態,其寬度尺寸為 100mm,高度尺寸為圖紙設計尺寸,長度尺寸為所述后澆帶的通長。
10. 根據權利要求 5 所述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的支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層板組合結構包括長度尺寸等于所述后澆帶通長的兩個木方,兩個所述的木方上搭接固定寬度等于所述后澆帶寬度的多層板。
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及其支設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面積較大的砼結構防止后澆帶滲漏水的處理方法,更具體的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及其支設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中,面積較大的基礎工程都要留置后澆帶。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以及不均勻沉降等原因產生的有害裂縫而按照設計或施工的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該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在經過構件內部若干時間的收縮過程以后,再對該施工縫澆搗混凝土,從而將結構的若干部分連成一個整體。
但是,這樣的后澆帶施工,往往在基礎后澆帶部位的結合面出現滲漏水的情況,而治理起來既非常困難,又不容易治理徹底。為此,業內人士研究了多種用以防治前述基礎后澆帶部位結合面出現滲漏水情況的方法,例如現有技術采用的膨脹止水條、橡膠止水帶、超前止水后澆帶、止水鋼板等等。然而,這些方法的采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與不足 :
(1) 采用膨脹止水條,一般情況下,防滲漏效果不太明顯 ;
(2) 采用橡膠止水帶,因其強度較低,施工時很容易由于石子、鐵絲和混凝土振動等原因遭到破壞,也起不到止水作用 ;
(3) 采用超前止水后澆帶,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成本費用很高,且效果也不是很顯著 ;
(4) 采用止水鋼板,雖然效果較明顯,但卻由于很難固定,容易在施工過程中因后澆帶內的混凝土外溢造成止水鋼板偏位現象以及雜物落入后澆帶內的情況,從而直接影響止水效果,造成資金浪費。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具有很好的防滲漏效果、能可靠的起到止水作用并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因混凝土外溢所造成的止水鋼板偏位以及雜物落入后澆帶內現象的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及其支設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基礎底板后澆帶止水鋼板組合結構,包括止水鋼板,所述止水鋼板的上、下部分別設置位于其縱向中心的上、下鋼絲網片 ; 述的上鋼絲網片由若干根直立的上部支撐鋼筋支撐,若干根所述的上部支撐鋼筋分別通過連接在其上端的第一主筋和連接在其下端的第二主筋固定 ; 述的下鋼絲網片由若干根直立的下部支撐鋼筋支撐,若干根所述的下部支撐鋼筋分別通過連接在其上端的第三主筋和連接在其下端的第四主筋固定 ; 述上下方兩側分別焊接鋼筋支架。